阅读量:695 img
环氧树脂,以其卓越的性能脱颖而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苯环含量、大交联密度以及脆性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其潜力,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增韧改性。在这一过程中,聚硅氧烷以其独特的性质崭露头角。这种材料不仅兼具柔性、耐候性、耐热性,还拥有低表面能等优势,与环氧树脂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环氧树脂的高苯环含量、大交联密度和脆性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常常需要进行增韧改性。
聚硅氧烷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可谓广泛而深远。首先,它通过引入柔性Si-O键,使得聚合物链段能够更轻松地旋转,从而有效消除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内应力,显著提升韧性。其次,Si-O键的极性和离子化趋势强化了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抗氧化性,进一步提高了耐候性。再者,由于Si-O键的键能远高于C-C键,这使得环氧树脂固化物在耐热性方面也大有裨益。此外,聚硅氧烷还能通过降低表面能和提高疏水性来减少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极性,从而增强耐湿性。
01聚硅氧烷的改性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聚硅氧烷的这些优势,科学家们探索了两种主要的改性方法:共聚改性和共混改性。共混改性虽然简便,但存在相容性问题,可能影响综合性能。相比之下,共聚改性通过环氧树脂中的活性基团与聚硅氧烷的反应,不仅解决了相容性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升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耐热性。
上表展示了含环氧基团或氨基的有机硅分子结构,这些结构均可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通过硅氢加成、扩链反应以及氨解反应等方法,可以制备出新型结构的聚硅氧烷,这些聚硅氧烷能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进而提升环氧树脂固化物的韧性、耐热性等关键性能。
接下来,我们探讨共聚改性的方法。在共聚改性过程中,聚硅氧烷中的环氧基、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羟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这显著提高了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此外,共聚改性还能进一步增强固化物的韧性、耐热性以及疏水性等关键性能。
对于聚硅氧烷对环氧树脂的共聚改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环氧树脂会与含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聚硅氧烷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聚硅氧烷中的烷氧基会与环氧树脂中的仲羟基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Si-O-C键和R-OH分子。这一反应机理为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共聚改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聚硅氧烷中的羟基与环氧树脂中的仲羟基进行反应,从而生成稳定的Si-O-C键,同时释放出H2O分子。
聚硅氧烷中的羟基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进行开环反应,进而形成稳固的Si-O-C键:
该反应机制详解如下:在碱性环境下,聚硅氧烷中的末端羟基会转化为硅氧阴离子。随后,这一硅氧阴离子会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进而生成稳固的Si-O-C键。这一反应过程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路线进行。
(2)环氧树脂与含氨基聚硅氧烷的反应机理
在探讨环氧树脂与含氨基聚硅氧烷的反应机理时,我们需关注几个关键步骤。首先,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会与硅氧阴离子发生开环反应,这一过程伴随着Si-O-C键的生成。随后,这一新形成的Si-O-C键会进一步与聚硅氧烷中的羟基发生反应。通过这一系列化学反应,环氧树脂与含氨基聚硅氧烷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将环氧树脂与聚硅氧烷进行共混,可以获得兼具优异性能和成本效益的复合材料体系。然而,由于环氧树脂与聚硅氧烷的溶解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相容性欠佳,这对其形貌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改善这两种成分之间的相容性成为共混改性的关键。
为了增强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共混相容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①首先合成包含环氧基等能与环氧树脂反应的基团的聚硅氧烷,并与环氧树脂同步固化;②引入偶联剂等两相界面增容剂;③或者合成含有酚醛基、异氰基、羧基等能与环氧树脂发生固化反应的基团的聚硅氧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