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735 img
气凝胶,这一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密度最低的固体”称号的神奇材料,尽管外观轻盈,却拥有着惊人的坚固耐用性,能够承受高达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这一特性激发了全球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投身于气凝胶的研究之中。而气凝胶也因其卓越性能备受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杂志《科学》的推崇,被列为十大热门科学技术之一,并被赞誉为“可以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我们有理由期待,气凝胶将引领众多行业和学科迈向新的历史篇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气凝胶的神奇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凝胶”的概念。在一定浓度下,高分子溶液或溶胶在特定条件下,其粘度会逐渐增加,最终失去流动性,从而形成一种外观均匀且具有一定形态的弹性半固体,这种物质被称为凝胶。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果冻,就是一种凝胶的实例,只不过它是由水或其他液体填充而成的。而当填充物变为气体时,就诞生了所谓的“气凝胶”。与普通的多孔材料相比,气凝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骨架尺寸在纳米级别。正因如此,当可见光穿透时,其散射效果极小,使得气凝胶看起来如同“凝固的烟雾”。
气凝胶,这一独特的材料,根据其组分的差异,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氧化物气凝胶、炭气凝胶以及碳化物气凝胶。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各类气凝胶的特性及其应用。
氧化物气凝胶,如SiO2和ZrO2,以其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低热导率而闻名。SiO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研究最为广泛,且技术相对成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子、建筑等多个领域。而ZrO2气凝胶,尽管目前关于其隔热应用的报道尚少,但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已显示出在高温隔热材料方面的巨大潜力。
炭气凝胶以其在惰性或真空环境中高达2000℃的耐温性脱颖而出,石墨化后更是能耐3000℃的高温。这类气凝胶在高温隔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制备过程中的氧化问题,特别是在有氧环境下350℃以上的氧化反应,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难题。
碳化物气凝胶以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受到关注。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于成形良好的块状碳化物气凝胶的研究更是稀少,但其独特的性质已预示着其在未来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气凝胶的制备,概括而言,包含两个关键步骤:首先,通过特定工艺制得湿凝胶;其次,将湿凝胶经过特殊干燥处理,从而获得气凝胶。这一过程涉及多项技术细节,对于最终产品的性能至关重要。
湿凝胶的制备,传统且常用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这种方法涉及将高化学活性的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经过水解反应产生活性单体,这些单体进一步聚合,形成溶胶,并最终转化为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凝胶。此外,还有水热法和原位还原法等制备湿凝胶的方法,它们各自利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和机理来合成凝胶。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是当前规模化制备气凝胶最为成熟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高压设备,且工艺较为复杂,但因表面张力消失,不会破坏凝胶结构。
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基碳气凝胶的干燥过程中颇为常见。利用真空或负压环境,使凝胶中的水分子直接升华,从而实现高效干燥。其处理量大、工艺简便。
常压干燥,即在常压环境下对湿凝胶样品进行常温或高温处理,因其条件温和、设备简单而备受关注。虽然经济但结构保持挑战大。
气凝胶,这一导热系数极低的固体材料,因其纳米颗粒构成的高孔隙率多孔结构而拥有出色的隔热性能。然而,这特性也导致其机械性能相对较弱,容易遭受坍塌和破碎的风险。为了增强气凝胶的机械强度,研究者们需采用多种方法,这无疑增加了制备的复杂性,未来亟需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
气凝胶的微观结构独特,类似于鸟巢,其中纳米颗粒构建起骨架,而骨架之间则充满了空气。这种特殊的纳米多孔网络结构赋予了气凝胶极低的密度、热导率,同时兼具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等物理特性。因此,气凝胶被广泛应用于保温隔热材料、催化剂及载体、声阻材料等领域。
气凝胶可制成保温毡,这种毡材柔软易裁剪,密度小且无机防火,整体疏水并绿色环保。气凝胶保温毡环保且保温性优于传统材料,尤其适用于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在建筑材料中,SiO2气凝胶材料的隔热毡应用相对较新。特别是在存在空间和重量限制的特殊场景中,或是需要保温隔热的管道等应用场合,SiO2气凝胶隔热毡展现出了显著优势。与此同时,其力学强度及保温性间的平衡仍具挑战。
碳气凝胶以其丰富的微孔结构和强大的天然吸附能力,在环保及高温防护领域有其独特潜力。特别是在处理海上漏油污染方面,展示出巨大优势。
气凝胶在储氢、超级电容器、环保等领域显现出独特优势。其加入能够提升材料的储氢量及稳定性,并在超级电容器和电磁屏蔽材料上表现优异。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气凝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上进展显著。美国LLNL实验室、JPL实验室、SNL实验室,以及加州理工学院、Aspen公司等,在材料创新、规模化生产、跨领域应用以及市场拓展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国内,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在气凝胶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在气凝胶研发及应用上与国际同步,市场潜力大。展望未来,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发展,气凝胶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光明。